2021-08-03
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观察者网时评
- 【经济学革命的领航者——《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马克思认为,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的丧钟敲响了,庸俗经济学自此流行于世。这个判断在当时是正确的,但不能教条地沿用到今天。我们如今所面临的,不仅有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要代表的当代庸俗经济学,也有当代古典经济学。
- 【中国考古的路线图】十余年来的论争,目前未能达成共识。但两个分歧的背后,实际上都隐含着一层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或者“对话”的意味。毕竟从世界范围内观察,理论的话语权仍在西方,中国问题的研究也终究需要面向全世界开放,并得到评判。
- 【美国制造了一个“阿富汗圈”?】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阿富汗的动乱不安和扰攘不宁是地理宿命,与阿富汗为邻则是“阿富汗圈”国家的地理宿命。无论“来”还是“走”,美国都在试图利用这种宿命搅动该地区的秩序。
- 【美国是如何利用其亚洲盟友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以史为镜,我们不难发现,亚太地区有一个长期存在的共识,即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依赖中国的发展,而安全方面则依赖美国。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不可避免地挑战了美国对亚洲盟友安全承诺的基础,即二战后建立的同盟体系。
- 【曾经与中国共产党如此靠近的香港,后来怎么了?——东方之珠的红色剪影(上)】回归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随着内地的发展,很多难题已经有了答案。但共产党这一章,在香港仍然是禁忌中的禁忌:反对派听到如蝇见血,普通人听到避而远之,建制派听到欲言又止。
-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马克思有两个观点,一个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因素;另一个是讲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两个理论之间有矛盾。如果你接受第一个观点,你就无法理解俄国革命,也无法理解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
- 【拜登政府想压制中国?该悬崖勒马了!】张牙舞爪能给拜登带来一些短期的政治利益,改变政策需要拜登作出一点牺牲。但是,这能降低发生灾难性军事冲突的危险,避免削弱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力,避免迫使美国的盟友站队,事实上德国、法国和日本都拒绝站队。因此,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 【中国还需要用奥运金牌来证明自己吗?】那些把“只有中国人才对金牌孜孜以求,而外国人都是在享受体育”这种话挂在嘴上的人,他们既不懂中国,也不懂外国,更不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