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观察者网时评
- 【他对中国充满偏见,却无力挽救美国的霸权地位】米尔斯海默先生的这些观点,可能过于天真了。他在批判之际,忽视了几个重要的问题:美国这些“失败”了的政策当初真的是可以避免的吗?美国未来可以不再继续采取这些“失败”的政策了吗?美国是不该为之还是没有能力不为之?
- 【立陶宛能引发“多米诺效应”?美国低估了欧洲各国的智商】欧盟也有它的私心,在当下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台湾地区对欧盟的吸引力很大。布鲁塞尔希望台湾的主要芯片制造商能来欧盟投资。但当欧盟看到美国已经决心把这个产业死死抓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希望落空了。
- 【拜登先生,我们需要“保卫台湾”】在拜登总统就职10个月后,美国仍然没有出台本国的对华战略。拜登和习近平在周一举行的视频会议不过是令这一缺失更加突显了出来。动听的言词和总统的宏论无法替代明确的政策。北京可能会将白宫强调的“缓和紧张局势”视作是给自己开了绿灯。
- 【中国如何守住供应链中心地位?】芯片只是大家关注最多的供应链困难之一,我们在供应链上还有许多其他短板,比如科研领域不可缺少的高精密测量仪器制造,相关行业都需要我们像芯片投资一样,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投入资源培育优势企业。
- 【西方为什么一边妖魔化蒙古人,一边崇拜元朝?】自从蒙古人从天而降,与欧洲打上交道以来,尽管印象深刻,但欧洲人视野里的蒙古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混杂一起,很容易产生了迷幻的故事情节。作为蒙古人建立的帝国,元朝更是套上了神秘的色彩。
- 【美国搞南海台海联动,中美关系的“护栏”要怎么装?】中美两国甚至还应该建立领导人热线电话。1962年美苏导弹危机,有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核战争,谁也不愿看到这个场面;那时双方只能通过媒体隔空喊话或使馆传递信息,往往需要几天时间;于是,1963年美苏在日内瓦达成美苏热线协议,专门建了两条海底热线,确保领导人能在第一时间直接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