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
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观察者网时评
- 【国会山冲击事件一周年,美国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国会山事件一周年后,美国国内政治在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行,撕裂、不信任、激烈的互动、将个体和党派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之前有人说,2016年选出了一个非常规格的“懂王”,所以2017年到2020年间,美国国内政治其实处于非常状态,而不是正常状态。
- 【哈萨克暴乱,又是一次“俄式宫廷政变”?】目前看来,托卡耶夫恐怕并不像表面上表现的那么低调谦和。
- 【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投运,中国南方开启供暖新时代】由于民间普遍存在“谈核色变”的情况,这使核能供热在舆论上容易受到非议。从全球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核电厂余热供暖,还是低温供热堆供暖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都有成功案例,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技术。
- 【美国正陷入16世纪那样的宗教战争,低烈度但充满仇恨】共和党和宗教的联系正在增加。去教堂的美国人越来越少,宗教“非信徒”在公共辩论和民主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宗教礼拜的频度和其他因素一样,是预测美国白人将如何投票的有效因素。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派归属问题。美国正陷入一场16世纪那样的宗教战争,低烈度但充满仇恨。
- 【上任三个月,首相岸田文雄见了谁,冷落了谁?】去年底,岸田内阁否决了由安倍晋三、高市早苗等自民党强硬派议员提出的要求国会谴责所谓“中国人权问题”的议案。2022年新年,岸田在谈到对华政策时,讲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在经济和安全保障层面,正成为全世界的重要存在。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必须贯彻现实主义的态度。”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一百问之一】我国的自卫反击作战,彻底揭露了印度尼赫鲁政府奉行强权政治、投靠帝国主义的本质,撕掉了尼赫鲁“不结盟”的面纱,打破了其当“盟主”的梦幻,伸张了正义。
- 【美国本想借立陶宛来一场“中欧经济演习”,但……】美国虽已无法复制冷战时期与朋友圈高度一致的围堵历史,但仍有能力在西方对中国的集体恐惧情绪下,操弄国际政治与全球经济。CNAS做的,就是对全球经济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进行“演练”,整理出各种情景,方便美国决策者在未来的不同情景下套用其方法。
- 【哈萨克斯坦暴乱背后有没有“三股势力”,会不会外溢?我们必须警惕】这场示威抗议,让我想起2011年哈萨克斯坦西部曼吉斯套州石油工人罢工暴力流血事件,当时纳扎尔巴耶夫政府指控罢工抗议活动受境外反政府势力的煽动。那时我们在做简报时发现,背后有极端组织“哈里发斗士”的煽动;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目标是推翻纳扎尔巴耶夫政府,甚至有塔利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