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
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观察者网时评
- 【欧洲人为什么憎恨知识精英?】欧洲的贤能精英之所以被憎恨,并不仅仅是因为愤怒的民粹主义者偏执的愚蠢,或是普通人的困惑。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杨在20世纪中叶创造了“贤能政治”这个词,他不会对事态的转变感到惊讶。
- 【如何为孩子讨回公道?一起监护人性侵案背后的故事】“一站式”询问司法创新,是对未成年人的悉心呵护,凸显浓浓的司法人性关怀。类似本案中的工作室全国还有很多,诸如“亮晶晶”、“豌豆荚”、“彩虹桥”等,都在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未成年人。
- 【为何欧美只关心乌克兰人,却对亚非人民的痛苦视而不见?】在所有给这个脆弱星球带来创伤的战争中,乌克兰战争只是其中一场。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战争似乎连绵不绝,而对发生在亚非的某些战争,全世界的媒体却对其置若罔闻,社交平台上虽帖子无数可也对其鲜有评论。
- 【边打边谈、谈谈打打,将成俄乌常态?】俄方开出的条件,且不说乌方是否接受,仅从技术上来看,其中两条目前基本没有实现可能。所谓“去纳粹化”是俄方提出的概念,乌克兰从不认可,至于怎样才算“去纳粹化”,没人清楚。保证中立地位,确有先例,但那都是一个国家处于和平状态时做出的自主选择。
- 【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是漫长冬夜还是倒春寒?】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在已经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新冠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但是我们中国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
- 【韩国的困境,能靠“反华”来纾解吗?】尹锡悦在1月30日选举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曾在自己的脸书上主张,“将解决外国人健康保险问题”,并解释说,“外国人健康保险支付的前10名中有8名是中国人,过于偏重于特定国籍,因此韩国人遭受了不正当的损失”。
- 【中国人均GDP越过1万美元,远远不只是经济学上的意义】当中国人均GDP越过1万美元,用于有效教育的支出倾向提高以后,人们对社会公平的需求可以在一套良性机制内被解决,但解决的路径还很长,而且以后还会出现。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阶段,都会出现社会撕裂,其实反映了人们对高生活的调整和适应。